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评论 -> 贺兰山网评
【地评线】贺兰山网评: 请问您达到该有的水平了吗?
2024-05-16 08:06:07   
2024-05-16 08:06:07    来源:宁夏新闻网

  对机关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士的考察、提拔、任用、晋升、评价,专门的机构和业内权威都有一套标准,除此之外,老百姓还有个没有量化、也不一定特别准确的“印象标准”,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“口碑”。

  在职场内外,我们常常能听到对身边人的各种议论:“你看看他那个德行,哪有XX(职务或职称)的水平?哪配当XX(职务或职称)?”“现在真是贬值了,就那点水平也能当XX(职务)!”“专家教授满天飞,有多少是有真才实学、也实至名归的?”

  这样的评价和议论,人们听得多了、也说得多了,渐渐地神经也麻木了,但我们对此不能熟视无睹、麻木不仁,应该警惕和深思:德不配位的、力不胜任的人,在我们所在的部门、所在的地区该有多少?当事人对此都有察觉吗?

  我曾采访过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。在采访中,我提了几个在他看来可能有点深度的问题、也谈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观点,这位校长听着听着,猛然一拍大腿:“够光明日报记者水平!”这个小插曲,让我吃惊不小:原来这位采访对象在接受我采访的同时,也在“采访”我、观察我、考验我啊!够不够他认为的“水平”,将决定我们之间交流的“深度”,进而影响到这次采访的质量。

  这个让我意识到:自己有没有“水平”、有多高“水平”,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,绝不能总在“低位徘徊”。

  “够光明日报记者水平,”出自一位校长之口,算不上权威的评价,也算不上很高的评价,我并没有为此沾沾自喜,此后,我听到过很多高于此的评价,常常为此惴惴不安、自惭形秽,对有些评价,我都是左耳进右耳出,基本不在意,却独独对这位中学校长的评价念念不忘。

  我不知道这位校长是以什么为依据对我做出评价的,也不知道光明日报记者该有什么样的水平,但我在冥冥中有个信念:光明日报记者,一定要有高于其它媒体记者的眼光、情怀、水平和境界,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,都应该高人一筹!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,都应该有所不同!

  为此,我常常提醒自己:你达到光明日报记者水平了吗?你有没有玷污这个神圣的岗位?有没有因为你的不当言行和所写的“没水平”稿件,让所在的报社蒙羞?

  争取更大的进步、获得更高的职称、出任更重要的职务,是人同此心、心同此理的,也是对一个人人生价值的评价,谁都希望被认可、被提拔、被重用,进而有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生。

  问题是:在未被认可、未被提拔、未被重用之时,我们是否该问问自己:你具备了出任相应职务、晋升相应职称的水平和能力了吗?

  在如愿以偿获得了职务、职称之后,我们是否该再问问自己:自己原来的能力、水平,能胜任新的职务、新的职称、新的岗位吗?是否应该自加压力、用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?我们怎样才能不让人给自己“差评”、该怎样让自己所担任的职务、所获得的职称不贬值?

  要担任相应的职务、要晋升相应的职称,首先应该考虑自己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水平和能力,而不是动“歪脑筋”、想“歪主意”、搞“小动作”!本末倒置,缘木求鱼。水平、能力达到了,水到渠成;水平、能力没达到,则欲速则不达!水平没提高、能力没增强,却担任了高一级的职务、获得了高一级的职称,从表面上看,是好事、喜事,但如果因此而沾沾自喜、陶醉其中、不思进取,也不再努力、就感受不到职场的竞争和挑战,那就有点危险了。

  这道理不难理解:一个人,在德不配位的位置上,干的是力有不逮的工作,遭受的是“白眼”和非议,那难道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吗?

  “你是否达到了XX(职务或职称)的水平?”我们不仅该这样问自己,而且该以此鞭策自己、激励自己。但愿这是老生常谈,但愿这样的提醒是杞人忧天、庸人自扰。(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  庄电一)

【编辑】:赵虎
【责任编辑】:赵虎